查看原文
其他

望书问切——对古帖中所提病症的辨析 | 刘心

刘心 四海书院USA 2020-01-31


蔡襄多年积习,老年时有了肺心病也就可以解释了。这种病,天热了更容易犯,秋高气爽的季节感觉会好一些,正好和帖上所说的“入秋乃减”符合。

刘心






文 | 刘心

编辑 | 刘心






望书问切


读古帖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能流传至今的古帖,其书法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然而,如果读帖只从书法这个角度去品味,在我看来,犹有未足,因为古帖的内容亦是了解和研究书法家日常生活乃至古代文化习俗的重要材料。因此,在四海希林班,读名帖的内容也是一门必修课。作为一名医生,因为职业的原因,笔者最近在读一些名帖时,对书家们谈到的一些疾病很是好奇,于是,尝试用自己的医学知识进行解读,倒也甚是有趣。

现举几例:


宋 蔡襄 《离都帖》

(释文:襄啟。自离都至南京。长子匀感伤寒七日。遂不起此疾。南归殊為荣幸。不意灾祸如此。动息感念。哀痛何可言也。承示及书。并永平信。益用悽惻。旦夕渡江。不及相见。依咏之极。谨奉手啟為谢。不一一。襄顿首。杜君长官足下。七月十三日。贵眷各佳安。老儿已下无恙。永平已曾於递中。驰信报之。)

上面这幅帖是北宋时,蔡襄即将渡长江“南归”途中所书,追述离都(开封)行至南京(今商丘)而痛失长子。友人来信慰问,襄作此信答谢。信中提到长子患“伤寒”,仅七天就走了。何谓“伤寒”,这个词在古今有不同的解释。我们现在所说的伤寒,是发生在肠道的一种特殊的细菌传染病。西医的名词叫typhoid fever, 是感染一种叫salmonella (沙门氏菌)的细菌引起,主要的症状是脓血性痢疾。这个病如果及时诊断,服用抗菌素是能很快痊愈的。几年前美国的一家连锁餐馆叫Chipotle 就是因为对食材处理不当造成有些顾客发生了salmonella 感染,但患者都及时治愈,没有造成生命危险。所以这家餐馆虽然岌岌可危了一阵,但终无大碍,最近据说好像更加红火了。这个病如果发生在宋朝,大概还真是要命的。即使对病症有准确了解,但没有抗菌素,也于事无补。但,笔者认为蔡襄之子当年得的“伤寒”很大可能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typhoid fever。 笔者在《黄帝内经》中查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以及“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素问.热论》。所以我想当年蔡襄之子更大可能是其他的细菌传染病,特别是呼吸道疾病,如肺炎。因为这类疾病更常见,也更容易传染。症状主要是发热,咳嗽,体弱,如果不及时治疗感染可能蔓延,造成生命危险。故,蔡襄长子得的伤寒似乎更符合中医中所谓热病一类的伤寒。



元 赵孟頫 《长子长往帖》


(释文:弟子赵孟頫和南再拜本师中峰和上座前。孟頫去岁九月离吴兴,十月十九日到大都。蒙恩除翰林侍读学士。卄一日礼上虚名所累至此。十二月长子得嗽疾寒热,二月十三日竟成长往。六十之年,数千里之外,罹此荼毒,哀痛难胜,虽明……)


这一幅帖,是赵孟頫给自己老师写的信。信中提到其长子十二月得了嗽疾寒热,二月中旬不到,也“竞成长往”了。在现代,咳嗽寒热并不是什么大病,但在古代,如果对引起肺炎的细菌感染没有很好的理解,也没有抗菌素这样的有效药物,那么,既使年轻力壮,如果一不留神染上肺炎,也是很可能夭折的。


说到这儿,我想顺便谈谈本人对中医的看法。对中医,我没有系统地学习和研究过,只是平时一般的兴趣和职业的好奇心。如果讲得不对,欢迎拍砖、讨论和指教。在写本文的同时,我在网上阅读了《伤寒论》中的几章。惊叹中国古代医者对于属于传染病的热病有非常细致的观察和描述,从病史到脉象,由表及里。一千多年以前,在没有血液检查、没有x光的条件下作出的诊断和结论,和今天竟然惊人的相似,甚至得出了热病大多是感染外界因素这样非常了不起的见解。另外,在治疗上,提出对热病不能一概而论,要辨症施治,这些都是非常难得的。这些医学思想和实践,对于医学发展做出了非常宝贵的贡献。难怪今天西医的一本权威的传染病参考书Sanford Guide,虽然每年内容都要更新,但封面”热病”这个标志从来都没有改变过。足见今天医学界对中国古人在这方面的贡献给予的肯定和尊重。然而遗憾的是,中医最终没有对传染病的病因达到微生物学角度的理解,而且整个中医体系没有有效借助西方血液循环学说和解剖学、微生物学的进展,来辅助中医解决不少未知而充实其理论和实践,最终被后起的西医赶上甚至超过,实为可惜。不少实例证明中医的一些发现和见解不仅可以从西医处得到圆满的解释,而且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比如笔者常用的化疗,其实所用的就是中医“以毒攻毒”的思想。最具体的一例是中医的一味大毒砒霜最近被证实对一种白血病有特殊的疗效(见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9:111, 2013)。还有目前最热门的免疫治疗,也可以从中医的学说里找到根据。屠师母几年前在青蒿素上的研究获诺奖也是一例。




刘心 临蔡襄《脚气帖》

(释文:仆自四月以来,辄得脚气发肿,入秋乃减,所以不辞北行,然于湖山佳致未忘耳。三衢蒙书,无便,不时还答,惭惕惭惕。此月四日交印,望日当行......)

回到古帖。如果说读帖是和古人的一种对话,那临帖就更具体了,也许有点儿像把脉。笔者临的这幅《脚气帖》是北宋蔡襄所书。但其中说的”脚气”与现在常说的脚气病是不一样的。现在所说的脚气病是一种真菌感染。因为真菌喜欢厌氧环境,又喜欢暖和湿。所以喜欢运动和容易出汗的脚上很容易出现此病。难怪英文把这个病叫athletic foot。这个病涂外用药物加上注意个人卫生就可以解决。但蔡公所得的“脚气”指的却是脚肿。造成脚肿的原因主要有三:其一是营养不良造成血液白蛋白过低。我想这对于当时正在做官,生活条件不错的蔡襄应该是不会发生的。其二是由于血栓或肿瘤对于血液循环造成阻碍。这些症状一般都是急性的,难以自然好转。其三我想是最大可能就是慢性的肺心病,发展造成慢性右侧心衰,形成静脉压过高而造成脚肿。这类病在中老年人中并不少见,特别是健康习惯不太注意的人群,比如吸烟、饮酒、过度肥胖、过度劳累的病人。蔡襄其人本人在学书法之前并不知道。但他的族弟蔡京倒是知道的,因为蔡京就是生辰纲被梁山好汉劫了的那个。但史上有证可查,蔡襄比其族弟来说倒应该说是个好官。比较清政廉洁,也为民做了许多好事。但人在官场总会有不少劳累,而且水至清则无鱼,饮酒应酬这方面的事应该也有不少,甚至稍微有些腐败也是可以理解的。那么蔡公多年积习,老年时有了肺心病也就可以解释了。这种病,天热了更容易犯,秋高气爽的季节感觉会好一些,正好和帖上所说的“入秋乃减”符合。这幅帖在临的时候可以发现原贴笔法上含有丰富的元素,而且行笔很流畅又有力,很能显出一种自信,应该是病后大好的感觉。且这封信想来蔡公当年一定是悬肘所书,否则写不出“行”和“耳”字潇洒的长竖。

除了本文举的三例,古帖中还有很多可以进行比较研究的材料和内容。有机会笔者将作进一步的品味和研究,到时再与大家分享。

刘心,1988年毕业于北大生物系。后来美国,先后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及医学博士学位。现在芝加哥西北郊做血液癌症专科医生。





往期精彩回顾艺林小札:书山之路一管见 | 书远
历代名帖临写高清视频系列(一):《赵孟頫尺牍名品》节选 | 李跃林
画书《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之江东步兵张翰 | 陈斌






长按二维码关注四海书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